从天宝斋到王八盖儿 老秦皇岛“吃货”的美食江湖

2017-09-12| 来源: | 查看: | 评论:

秦皇岛作为闻名全国的旅游城市,加之大自然的馈赠,食材资源丰富,改革开放后餐饮服务业相当发达,如今经营美食的大小宾馆、饭店、摊点数不胜数,也成了“吃货”们趋之若鹜的天堂。但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小岛的美食江湖是个啥样子,很多年轻人就不甚了解了,岛叔这就给读者朋友回忆一下子。

反正小岛的城市发展史不算长,还是从解放前说起吧。50年代前秦皇岛的饭馆一概是私营,有各类饭馆50多家,由旧商会统管,比较有名的有正街上的“天宝斋”、西前街上的“三益居”、遇井街上的“吴家馃子铺”、双兴街上的“老二位”、海阳路上的“伊家馆”、开滦路上的“宝星饭店”等。其中“老二位”的牛肉馅儿饺子、“天宝斋”的酱菜叉烧肉、“吴家馃子铺”的煎饼馃子等,都是那个年代深受百姓喜爱的美食。1954年以后 ,随着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,私营饭店逐步实行了公私合营,同时兴建了一批国营饭馆。改革开放后,又新生了一批集体和个体的饭店,才渐渐衍生了今天小岛饮食服务业的繁荣。

从天宝斋到王八盖儿 老秦皇岛“吃货”的美食江湖

(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秦皇岛街景)

岛叔屈指算来,90年代前,秦皇岛叫得上号、菜品出色的大概有八个饭店——

宝星饭店:坐落在秦皇岛“开埠第一路”——开滦路上的宝星饭店,是一座仿希腊式建筑,尖顶红瓦,门前有六根粗大的多立克柱,相当气派。宝星饭店大约建于1930年前后,开始叫宝星食堂,创办人张日顺。解放前宝星饭店曾一度专营西餐,客人大都是开平矿务局的外籍高级职员和在开滦路上经商的外国人。建国后改营中餐,由私营改制为集体,它的早点和正餐都相当不错。值得一提的是,国营时代秦皇岛各个饭店的大小厨师,大都是经过宝星饭店的培训才获得上岗资格,所以这家饭店又号称“秦皇岛餐饮的黄埔军校”。

从天宝斋到王八盖儿 老秦皇岛“吃货”的美食江湖

(开滦路上的宝星饭店旧照)

开滦路上还曾有一家大饭馆叫全福楼饭庄,大约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,解放前以经营南方菜系而闻名,能包办当时的大型酒席宴会,可惜1952年就停业了,空留下一幢洋房直到前些年才被拆除。

三益居饭庄:也是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,店主人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张溪山。张溪山年轻时一只胳膊落下残疾,颇有侠义之风,日伪期间名片上印有“一等中国人”和“单臂道人张溪山”的字样。国民党统治期间军纪败坏,他在饭店餐厅内书以“强占民房与强取民物者与土匪无异的条幅”,以示对反动军队的抗议。三益居饭庄坐落在繁华的西前街一座二层楼上,可以包办酒席,经营的中餐风味颇佳,是当时道北颇有名气的大饭店。这家饭店也是在1952年停业,二层楼后来成了国营的东风照相馆。

老二位饭店:要论历史久远的老字号,那得数从山海关迁来的老二位饭店。“老二位”是清朝末年杨廷利在山海关南门里八条胡同开办,初称“杨家饺子馆”,系回民饭馆,专营蒸饺。由于做工精细、皮薄馅大,咬开皮一兜汤,可谓“一撂三件”(皮、馅儿、汤三分离,类似开封名吃灌汤包),深受顾客欢迎。1933年榆关抗战,杨家饺子馆曾遭受日本鬼子炮火轰炸,房倒屋塌。重建时,田氏中学几位学生根据杨廷利的儿子杨绍增“二位里边坐”的口头禅,建议将牌匾改成“老二位”,从此改称“老二位饺子馆”。1949年杨绍增子承父业,“老二位”由山海关迁至海港区,坐落在双兴街(现在的太阳城一带),新的牌匾还是请张溪山题写的,生意依然兴隆。1956年公私合营,“老二位”转为国有企业,1974年迁至河北大街中段与海阳路交叉口北侧营业,是海港区第一大回民饭店。其蒸饺保持伊斯兰传统,风味不减当年,早点麻将烧饼加羊汤也吸引了一大批新老食客。到了上世纪80年代,市政府投资将其迁至海阳路南侧,建筑面积达730多平方米,比原址大8倍多,孰料迁址后的“老二位”竟经营不善,门前日渐冷落,直至无疾而终。“老二位”家族的一位后代牛佳明,后来在民族路上开了一家“穆鸿村饭庄”,推出一种牛肉灌汤包,颇有“老二位”饺子“一撂三件”的好口感。

从天宝斋到王八盖儿 老秦皇岛“吃货”的美食江湖

(海阳路南段的“老二位”旧照)

岛叔曾听过一位老秦皇岛市民的回忆,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,他因为特殊的机缘在双兴街吃过一顿“老二位”的“高价饺子”,那美好的滋味,让他终生难忘。

天宝斋饭店:也是解放前开办的老字号,坐落在正街38号,创办人是刘增福,以经营各种酱菜熟食闻名。据传说,刘增福的父亲刘宝堂,是袁世凯的公子袁克定的私家厨师,手艺相当了得,后来因为袁家失势,刘宝堂辗转回到老家才开了这家“天宝斋”,交给儿子刘增福来经营。刘增福是秦皇岛港的高级职员,身材极为魁梧,平时骑个双梁的日本自行车出门,威风凛凛。天宝斋饭店的熟食口味极佳,甜口儿叉烧肉更是一绝。解放后,饭店改制成集体经营,刘增福也退出了饮食圈,但“天宝斋”的菜品仍然受老食客追捧,其中一道叫“肉皮豆”的酱菜最受欢迎。“肉皮豆”其实就是把肉皮、腰肝稍儿、辣椒、黄豆等腌制在一起,是极好的下酒菜。那年头儿,哥几个在“天宝斋”切上一块酱肉,要上二斤猪肉白菜馅儿饺子,再捞一碟“肉皮豆”,整几两当时秦皇岛酒厂出的“渤海春”白酒,或是次一点儿的“秦港大曲”“秦港老白干”,那就是神仙一般的享受。

从天宝斋到王八盖儿 老秦皇岛“吃货”的美食江湖

(建国路上的新“天宝斋”)

1980年以后,“天宝斋”还在道南光明饭店、道北西前街饭店、永红饭店设立过分号,后来不知是何原因,经营每况愈下。八十年代末,海港区饮食公司调派大众饭店的主任李淑兰任天宝斋饭店的主任,生意又见兴隆。直到九十年代掀起改制风潮,老“天宝斋”才正式停业。李淑兰后来在建国路上兴建了个体的“天宝斋”饭店,号称“第一楼”,直到现在仍顾客盈门,不久前在“冀字号老店”评比中还高居第九名。

文化路饭店:1973年建立,坐落在文化北路道西,紧邻市公安局。餐厅系无梁薄壳式造型,房顶类似一个弧形的壳子,这在当时秦皇岛的建筑中可谓独树一帜,老秦皇岛人都习惯叫它“王八盖儿饭店”。文化路饭店是全民企业,有职工90人,当时的海港区最大饭店。主营早点、正餐、夜宵,兼营酱菜熟食等,1981年还引进天津特产“狗不理”包子,味道不错。餐厅分快餐部和炒菜部,能同时容纳800人就餐。岛叔一位朋友八十年代在文化路饭店办结婚酒席,一桌28元起价,共办了近30桌,荤素海鲜一应俱全,那热闹的场景让岛叔至今记忆犹新。

文化路饭店也是倒闭于私营风起的年代,原建筑几经易手后已面目全非,现在是一家买电子产品的门店,从其南侧的老公安局楼上,仍能看到饱经风雨的“王八盖儿”。

从天宝斋到王八盖儿 老秦皇岛“吃货”的美食江湖

(从老公安局楼上俯瞰“王八盖儿”)

渤海春饭店:“渤海春”是七八十年代与“王八盖儿”齐名的国营大饭店,1975年建立,坐落在河北大街中段路南,现在视听研究所大楼的西侧,原是一座二层楼建筑。当时“渤海春”下设三个门市部,一楼是快餐部,二楼是炒菜部,还有外卖窗口,一楼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,同时开办18桌酒席,二楼还设有高级雅间。“渤海春”主营地方菜,以及饺子、馒头、烙饼等主食,其中糖三角做得一级棒。饭店配备一名当时罕见的一级厨师,1984年又引进了川、鲁风味的名菜和北京烤鸭,冬季还经营涮羊肉,吸引了大批食客前来尝鲜,所以当时的美食家中流传着“天宝斋的叉烧文化路的盖儿,老二位的饺子渤海春的菜儿”的说法。

大众饭店:大众饭店是老清真街与柴禾市街交接处一家不起眼的饭店,大概得名于所在地附近的大众胡同,建于1974年,是一家集体企业,有员工40人,可包办酒席,主任就是前面提到的被派去振兴“天宝斋”的李淑兰,算是海港区规模较大的一家饭店。和大众饭店相仿的有长城路饭店、站前饭店、永红饭店等都颇有名气,把它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它是当时极少的经营夜宵的饭店,它的馄饨、烧饼、炒菜等都很受欢迎,特别是下夜班的工人,大众饭店是他们果腹充饥或是“整两口儿”的唯一去处,所以每天到很晚还门庭若市。

岛叔曾听一位老耀华工人说过,七十年代末的一天晚上,他在大众饭店亲眼所见,一位高鼻梁、面目清秀的年轻人,和他的三个小兄弟用大海碗每人喝了一斤“头疼大曲”(一种白薯干儿酿的高度散白酒),一瓶“青梅酒”(一种本地出品的果酒),再干进去N大碗散啤酒,四人大醉相拥而去,一时满座皆惊。后来才知道,那位年轻人就是极重义气的小岛大哥级人物杨文成。

海员俱乐部:就是秦皇岛国际海员俱乐部,当时归秦皇岛港务局管理,坐落在海滨路43号,现在外形变化不大。严格说海员俱乐部不是一家饭店,因为他只对外籍船员和秦皇岛市委、市政府的贵宾提供餐饮服务,并不对外营业。但它的菜品无论是食材还是色香味都是小岛最讲究的,其中一道“积雪白菜”用蛋清调制成“积雪”,煞是好看。还有一道“葱烧海参”,标价八块钱,那算是秦皇岛最贵的菜了,“渤海春”的一级厨师的拿手菜“虾籽烧蹄筋”不过才敢标价四块钱。所以那时候哪位老百姓要是在海员俱乐部哪怕是吃过一碟花生米,都够吹牛一辈子的了。

从天宝斋到王八盖儿 老秦皇岛“吃货”的美食江湖

(如今的海员俱乐部是一家普通的宾馆)

写到这儿,有的读者可能会问,秦皇岛不是以盛产海鲜而闻名的旅游城市吗?岛叔咋不说说老秦皇岛人是咋吃螃蟹、皮皮虾的呢?讲真,在那个年代,有生活习惯的原因,可能也有海鲜吃下去不禁饿的原因,岛民们更对吃肉感兴趣。那时候一块钱能买十斤皮皮虾,却连一斤猪肉都买不来,螃蟹和皮皮虾根本上不了饭店的餐桌。想吃螃蟹,路边有装水桶里卖的,两三毛钱能买个半斤多重的煮熟的大螃蟹,就在马路牙子上蹲着啃了,保证你吃相特别难看,那些资深的美食家根本不屑去做。岛叔有一位朋友在渤海春饭店烧锅炉,天天煮冷柜里的大对虾吃,结果吃顶了,现在见着对虾就反胃。

回到正题,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、九十年代初,随着以豆花酒楼、羊城饭店、全聚德为代表的私营大饭店的崛起,那些曾风光一时的国营、集体饭店体制上的弊端暴露无遗,纷纷在竞争中败下阵来,小岛饮食服务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,那个简单淳朴而又有滋有味的美食江湖,只渐渐存在于老秦皇岛人的记忆中了。

收藏 分享 邀请

    精浏览排行

    更多
    返回顶部